北京信用担保业协会

协会动态

北京市中小企业担保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第二部分)

来源:xydbxh 责编: 时间:2016-09-13 10:41:33 浏览次数:

 北京市中小企业担保业发展

现状及对策研究

 

二、担保业发展面临的机遇与制约发展的问题

(一)担保行业面临巨大的发展机遇

担保行业面临巨大的发展机遇,说机遇巨大是因为担保行业是一个朝阳行业,是一个年轻的行业,它有庞大的需求,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同时又有良好的基础,雄厚的资金。

1、年轻的朝阳行业。

如前所述,北京的第一家担保机构成立至今也只有8年的时间,说它是一个行业,真正形成行业应该从2000年算起,到2000年年底,北京只有8家担保机构,至今也只有6年的时间。从行业寿命周期和资金进入与业务发展曲线看这个行业目前仍处于高速增长的阶段,尚未进入成熟期。

从发展趋势看,无论是注册资金还是累计担保额都在以较高的速度增长。从世界范围看,日本担保业发展已有80年的历史,目前仍处于成熟期,尚未进入衰退期。

 

 

2、庞大的需求,巨大的潜力。

目前全市各类市场主体有90万户,大型企业仅有300户左右,中小型企业资金需求量大,贷款难是全社会的共性问题。如果从90万户中扣除个体工商户,中小企业法人实体就有约40万户,按照世界银行发布的报告,中小企业需要通过担保获得贷款的比例一般在10%-15%,如果按12%计算,全市需要通过担保机构支持获得贷款的就有4.8万户,如果按3年需要贷款一次计算,每年有1.6万户需要由担保机构提供担保, 我们目前现有全部担保机构,每年只能为3000-4000户中小企业提供贷款担保,即只能满足市场需求的25%左右,如果加上个体工商户、个贷等我们只能满足不到10%的市场需求,可见担保业的市场需求十分庞大,我们还远远不能满足市场的要求。

另一方面,目前对担保业的宣传还远远不够,服务还很不到位,一批中小企业宁可借高利贷,也不去找担保机构。而据统计2004年底60户担保机构的平均放大倍数为2.13倍,最高的年份也不超过3倍,可见无论是从市场需求看,还是从我们的担保能力看均有巨大的潜力,发展的前景很好,还有很多事需要我们去努力。

3、良好的基础,雄厚的资金。

北京市担保业目前已有注册资金70亿元,市政府从今年开始每年安排5亿元作为中小企业扶持资金,其用途明确规定主要用于支持担保业和服务体系发展;目前开发银行已经对昌平、石景山等一批担保机构提供了软贷款支持;北京市的民营企业也有大量闲置资金准备进入担保行业。可以说资金雄厚,还有很大潜力。

北京担保业经过8年的发展,有了良好的市场基础、人才基础,建立了一整套较为完善的制度措施,积累了从事各

 

类担保的经验,并且造就了一批担保机构的经理人才。

(二)放大倍数低是影响担保业做大做强的主要问题

从近期的统计指标看,放大倍数低是一个突出问题。放大倍数是指注册资金或担保资金与在保余额之间的比例关系。全市做的最好的首创、中关村两家担保公司近两年达到了57倍之间,全市平均水平是2.13倍,民营担保机构的放大倍数一直徘徊在1.5-1.8倍之间。这里确实有统计问题,因不少担保机构实行多种经营,担保公司的注册资金不仅仅用于贷款担保。担保公司实行多种经营,是正常的,也应该提倡。出现统计问题,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有多少资金用于担保业务,又有多少资金用于其他非担保业务,资金数量难以分清;二是有多少担保资金是用于融资担保,又有多少资金用于其他非融资担保,资金难以分开计算。所以造成分母大,形成统计结果担保倍数低。除统计问题外,做客观分析,放大倍数低也反映出既有各担保机构内部管理问题,也有外部环境问题。

1、内部管理问题。

我们现有60家担保机构,有一半左右成立只有两年或两年多一点,缺乏经验,尚未打开市场,需要一个积累的过程,也需要借助协会的力量加强培训和交流。部分区县和部分民营担保机构业务水平较低,专业人才不足,也是影响担保规模做大的一个原因。

同时也应该看到:确实在个别担保机构存在注册资金不到位,或将担保资金挪做他用,甚至存在抽逃注册资金的问题。

2、外部环境问题。

1)代偿补偿机制与管理考核机制不健全,造成担保机构难以放开手脚,扩大担保规模。

目前只有少数几家担保机构建立了代偿补偿机制,多数担保机构出现代偿损失后,没有政府补偿,这就造成担保机构识险、避险能力很强,并尽力回避风险,化险能力减弱。因为一旦出现代偿损失,担保机构的生存发展即将受到威胁。也就造成担保机构不愿做风险大的担保业务,使一批客户被排斥在外,担保规模无法做大。

即使是已经建立了代偿补偿机制的担保机构,由于管理考核机制未能与之配套,补偿资金用的很少,怕担风险,同样难以继续做大。主要问题体现在,目前政府相关主管部门和股东单位对担保机构的考核,同对其他国有企业的考核相类似:一是保值增值;二是工效挂钩。担保机构特别是政策性担保机构,它的性质不是盈利性机构,不应考核增值指标,如果真的不盈利就不可能增值。可现在各国有控股的担保机构却在增值,说明收入扣除成本大于代偿损失,这种考核造成担保机构对有风险或风险较大的业务,尽管前景看好,也不愿意做,因一旦出现代偿损失,将无法完成保值增值指标。再有工效挂钩,客观上要求担保机构只做盈利的业务,少做或不做风险大的业务。因为公司没有盈利,职工收入就没有保证,就难以留住人才,就将形成恶性循环。我们认为应在担保机构废除工效挂钩的办法,应根据担保业务量参照并略高于银行的同类人员的收入水平确定担保机构同类人员的收入水平;对担保机构的考核应允许其发生一定比率的代偿和代偿损失,政府建立定期补偿和资金注入机制。政府应促进担保机构敢于做有一定风险的业务(风险过大的业务应由风险投资公司做),增强避险、化险的能力,做大担保规模,扩大放大倍数,使有限的资金能为更多的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担保,促进中小企业发展,促进社会经济协调发展。

2)核算统计体制不健全,缺乏统一的口径、办法。

目前统计局没有对担保机构的单独统计,而协会对担保机构的统计又只限于会员,不具有强制性。从统计口径和统计办法来看,对实行多种经营的担保机构,担保资金或注册资金如何按不同业务分开统计,对从事多种担保业务的担保机构其担保资金如何分开统计,都应有统一的办法、口径,以准确核算担保放大倍数。我们认为,一方面是有关政府主管部门应制定相应的办法规定;另一方面担保行业协会也应先行一步制定相应的制度办法,并能得到政府的支持。

3)行业规范约束机制处于空白状态。

在政府部门制定新的监管办法的过程中,担保业协会应结合目前正在试行的担保机构评价标准,担保机构信用评级标准等,制定行业规范,促进担保行业成为依法规范守信的首善行业,保证注册资金足额到位,既规范担保机构的经营行为,又保证统计口径准确,如实反映担保放大倍数。

4)信用信息在行业内未实现资源共享。

目前各担保机构经过几年的运作,已经收集积累了一批企业的信用信息,但目前信息交流相互促进的平台尚未建立,担保机构重复劳动,影响了效率,也影响了担保规模的进一步扩大,最终也影响担保放大倍数。

(三)政府支持力度有待加强

做为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在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如日本完全由政府投资做这项工作,这项工作本应该以政府出资为主,对民间资金做中小企业融资担保的应给予必要的补偿等支持。而在我市,8年来市政府累计投入中小企业担保的资金只有5.9亿元,远远不能满足中小企业发展的需求,已经试行三年的代偿补偿机制也只限于几户政府出资的担保机构,未能充分发挥政府资金的主导作用。加大投入是政府支持的关键。只有加大政府资金投入力度,才能保证再担保机构尽快设立,才能促进担保机构做大做强,从而扩大担保规模,提高担保质量,发挥资金最大效益。

(四)互助性、区域性的担保机构有待发展

目前北京尚未建立起互助性担保机构,会员制的互助性担保机构是一种成本低,见效快的组织形式,应给予足够的重视与支持。

区域性的担保机构有待发展,目前全市已有18个区县级的担保机构,除昌平、西城、顺义已具有一定规模外,多数区县担保机构处于资金匮乏,人员少,业务量小的状态,

有些担保机构一年只有几百万担保额。研究表明,合并归堆不是好办法,为了充分发挥区域性担保机构对地域熟、企业熟、人员熟、信用信息灵的优势,加大对区域性担保机构的支持,是促进担保行业发展,促进中小企业加快发展的有效措施。

(五)风险分散机制有待建立

目前多数担保机构100%承担代偿损失风险,未能建立与金融机构、与政府部门、与再担保机构等方面的风险分散机制。

1、担保机构与合作银行间的风险分担问题。

目前所有担保机构与合作银行的关系,基本上都是担保机构要承担100%的风险,做的最好的,如中关村科技担保有限公司也仅仅是担保公司只保本不保息。研究认为担保机构与合作银行之间应该适当分担风险。

2、担保机构与政府间的风险分担问题

这里讲的担保机构与政府间的风险分担主要是指代偿补偿机制的建立,目前只有少数几家担保机构建立了这种机制。

3、担保机构与再担保机构间的风险分担问题。

目前再担保机构尚未建立,这种风险分散机制自然尚未建立。

只有以上三方面实现风险分担,分散风险,才能使担保机构的潜力充分释放出来,使潜在的能力变为现实的担保能力,为更多的中小企业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上一篇:北京市中小企业担保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第一部分) 下一篇:北京市中小企业担保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第三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