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信用担保业协会

他山之石

担保公司:风险与未来(之二)

来源:wangjc 责编: 时间:2016-09-08 15:36:00 浏览次数:

 

担保公司:风险与未来(之二)

中国人民银行的《中国金融》2012年第19期刊登了《中国金融》记者采访中国人民银行温州市中心支行行长吴国联、北京信用担保业协会会长李世奇及浙江绍兴万丰担保公司总经理俞章新的文章。现全文刊登如下,供参考。

“银担合作”即是双方利益,那么风险就应该共担。政府和监管部门有义务以适当的方式,建立行业系统风险防范机制、引导行业做好事前风险防范措施、规范行业健康发展

记者:请问俞章新总经理,在经营中你们觉得最大的风险在哪里?采取哪些有助于风险最小化的措施或制度?

俞章新:风险之一是企业的经营风险,中小企业是实力弱、抗风险能力差,无疑对担保公司经营产生重大影响。与之相对应,我们采取了小额、分散的策略;加强风险控制手段,根据小企业的特点,采用多种方式方法,尽量降低风险程度;创新产品模式,通过产品设计将风险控制在一定的限度。

风险之二是银行内部政策的调整直接影响担保公司的业务风险。如工行停止与民营担保公司的合作,造成一部分担保公司产生代偿。我们的对策是,分散各家银行的授信,客户通过其他银行发放贷款解决了企业的问题,没有造成代偿。

风险之三是员工队伍的道德修养与业务素质。我们的对策是,注重员工队伍建设,定期进行员工企业文化培训;加强业务培训,提高员工的业务素质,提高风险识别能力。

记者:据了解,目前万丰担保公司的运营情况还是很好的,在当前的形式下,这非常难得。很多企业主反映,在此次温州民间借贷危机中,“诚信”受到了很大的打击。如何建立一家有诚信的民营担保公司?

俞章新:万丰担保公司成立于2008年,注册资金1亿元。多年来公司一直坚持服务中小企业,并取得当地18家银行20多亿元的授信,至今已经为1000多家客户提供了担保,累计担保额达20多亿元。目前,我们的在保客户有500多家,在保余额7亿元。公司99%的业务为融资性担保业务,非融资性担保业务占比非常小。在保企业中68%为制造企业,担保额占总担保额的80%以上,坚持了为实体经济服务的宗旨。担保公司是经营信用的公司,没有信用就没有担保。所以公司要有诚信,所谓诚信就是让银行放心(债权人)、让客户放心(物有所值)、让政府安心、让社会有信心。

担保公司出问题,很大部分原因在于没有坚持“担保”这个主业。所以,我们必须要坚持主业不动摇,坚持“小额、分散、严把风控关”的运作模式,积极创新业务模式,针对固化资产较多的企业,重点推出优质资产抵押全额贷,解决企业因资产固化而临时导致的“机体缺血”困难;针对部分行业整体转型升级的情况,及时解决其发展所需资金问题,使企业抢先获得了发展机遇,更帮企业逃出了因互保而导致的风险成倍放大的困境;针对流动资产优良的企业,充分认可其资产价值,设定相应质押贷等系列产品;还有组合贷、权益贷等产品。万丰担保公司还与国开行浙江省分行、绍兴市金融办等合作开展“银证保”项目,为130余家小微企业带去3.5亿元的超低利率贷款。

记者:担保公司出问题,银行会受影响,但最终影响的将可能是实体经济中的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如何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根本方法?

李世奇:我们的希望是,银行主管部门应该对银行履行社会责任提出明确的要求,要落实国务院的要求,各家银行都必须要拿出一定比例资金来为中小企业服务。“银担合作”即是双方受益,那么风险就应该共担,哪怕由银行承担5%甚至1%都行。目前的情况是担保公司承担了100%的市场风险,个别银行则可能放松应有的监管,忽略了贷前检查甚至是放任风险的存在,导致最后的风险集中到担保公司。

记者:那么谁有可能来为担保公司“担风险”,监管部门?政府?还是企业自己?

俞章新:担保公司产生的社会效益远远大于经济效益,也就是说,通过担保公司的担保服务,使中小企业获得了急需资金,促进了企业的快速发展,为社会创造了更多的财富,为国家创造了更多的税收收入。许多担保公司敢冒风险去从事不合法、不合规的业务,就是因为担保公司经营风险较大,收益相对风险来说又太小。担保公司盈利能力的决定因素不是担保费率的高低,而是风险控制的水平,而为中小企业服务存在很多不确定的风险因素,所以政府应该出台合理的扶持政策,确保担保公司可持续发展。

李世奇风险分担方面,北京再担保公司发挥了很好的作用。如,2012年上半年出现的代偿,再担保公司履行责任很好,帮助担保公司分担了部分风险。

吴国联我个人认为,担保的市场风险和事后风险仍应由作为市场主体的企业自身来承担,但政府和监管部门有义务以适当的方式,建立行业系统性风险防范机制、引导行业做好事前风险防范措施、规范行业健康发展。一是尝试建立中小企业信用保证基金。台湾地区设立中小企业信用保证基金的经验值得借鉴,该基金通过建立稳定的资金补给机制、构建风险共担的银担合作机制等独特制度设计,使得金融机构、信保基金和中小企业三方形成互利共赢的良性发展格局。二是探索建立完善的再担保机制。国外经验表明,再担保在推动经济发展、保障社会稳定方面起到积极作用,而政府的适度控制,有利于再担保朝着最优路径发展。国内再担保试点地区出现问题,主要是由于政府力量太强,使再担保路径的演化无法按照正常市场规律发展,脱离了市场轨道。因此,政府的支持力度要和市场经济现状结合起来,适度发挥政府作用。

要促进担保业的健康规范发展,需要进行顶层设计,如适度规模、分类管理。专业化经营将成为担保公司发展的优势,而未来的行业整合不可避免

记者:在如今看似困难重重的背景下担保业的未来走向将会怎么?

俞章新:我个人觉得:一是担保行业会越来越规范,不规范的担保公司将会被淘汰出局,数量减少;二是担保公司的规模会越来也大,注册资金几十亿元,甚至几百亿都会出现,担保品种更为丰富,三是国资与民资互为参股的股权结构形式会出现,国资与民资的结合将解决目前担保公司面临的一系列问题。

李世奇可以预见5年之内或者更长时间里,政策性担保机构、民营担保机构及商业性担保机构将长期共存。我认为未来担保公司的发展应该注意以下这么几点:一是适度规模。不追求大规模,但求能真正服务于中小企业。二是合理分布。如,在一些经济并不发达的县域,有一家担保公司就可以了。三是数量均衡。应对目前的担保公司进行整合,真正实现商业化运作,提高资金利用效率、盈利能力、生存能力,放大担保倍数。要促进担保业的健康规范发展,需要进行顶层设计,如适度规模、分类管理,为担保机构创造合理、宽松的生存发展空间,规范与促进并举。

  吴国联:未来担保行业的发展,可能会呈现以下几种趋势:一是担保行业的分工将更加细化、专业化。专业化分工协作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必然要求。目前已有不少担保公司开始尝试在外贸担保、诉讼担保等领域开展专业化经营。随着行业竞争的加剧,专业化经营将成为担保公司发展的优势。二是未来银行、保险和企业三方合作将更加密切。银、保、企是一个利益链条的三方,只有实现良好合作,才能三方共赢。当然,以何种方式实现,政府制度设计的引导也至关重要。三是未来的行业整合不可避免。担保行业危机后,行业的监管整顿将更受重视,行业准入门槛也会随之提高。同时,随着金融多元化的发展,担保公司的非正规业务将失去生存空间,而危机本身和竞争加剧,也在客观上促进了行业的优胜劣汰。最终,少数全国性的大型担保机构与一定数量的区域性、专业性

的担保机构并存发展。四是担保体系的发展方向将以民营、互助型为主。1999年我国确立的担保体系模式是“一体两翼三层”,但在市场经济长足发展的今天,民营和互助型担保模式将更适应市场。特别是互助型担保模式将以其信息和成本优势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完)

上一篇:2011年度中小企业信用担保行业发展报告 下一篇:担保公司:风险与未来(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