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信用担保业协会

信用动态

全国信用动态(2020.12.09-2020.12.28)

来源:信用北京 责编:崔富强 时间:2021-01-26 13:11:05 浏览次数:

纵览信用热点,持续关注信用动态。

为增强个人和企业诚信意识,褒扬诚信、惩戒失信,中关村企业信用促进会每周发布“全国信用动态”。汇聚信用领域要闻,弘扬守法诚信,抵制违法失信,共建社会信用体系。

近日,农业农村部和财政部、民政部、人社部、审计署、国务院扶贫办、银保监会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惠民惠农财政补贴资金“一卡通”管理的指导意见》,要求调整优化惠民惠农财政补贴政策体系,建立健全监管长效机制,坚决斩断伸向惠民惠农财政补贴资金的“黑手”,加强补贴资金管理领域信用体系建设。

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完善失信约束制度构建诚信建设长效机制的指导意见》,是推动社会信用体系迈向高质量发展新阶段的重要标志性文件,对构建诚信建设长效机制,进一步提高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法治化、规范化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电信网络诈骗、货车超限超载、骗取疫情防控税收优惠……针对当前经济社会中的诚信热点问题和群众反映强烈的失信突出问题,中央文明委印发《关于开展诚信缺失突出问题专项治理行动的工作方案》,组织成员单位集中开展诚信缺失突出问题专项治理行动,取得积极成效。

本期导读:

1.七部门:坚决斩断伸向惠民惠农财政补贴资金“黑手”

2.破除信息壁垒 三部门发通知推进“一码通”融合服务

3.两部门出手规范社区团购 要求互联网平台“九不得”

4.依法依规 全面推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高质量发展

5.最高法:优化立案服务 杜绝“结案指标美容”

6.国家网信办清理处置105款违法违规移动应用程序

7.央行: 加强债市评级行业监管

8.国家税务总局:开展严打“三假”专项行动

9.市场监管总局:双节期间严查价格欺诈等违法行为

10.让失信者寸步难行——各部门开展诚信缺失突出问题专项治理行动扫描

11.保险“信”蓝海

12.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个人信息安全在数字金融消费中最受关注

13.中证协:警惕假冒协会名义进行虚假宣传活动

 

七部门:坚决斩断伸向惠民惠农财政补贴资金“黑手”

近日,农业农村部和财政部、民政部、人社部、审计署、国务院扶贫办、银保监会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惠民惠农财政补贴资金“一卡通”管理的指导意见》,要求调整优化惠民惠农财政补贴政策体系,建立健全监管长效机制,坚决斩断伸向惠民惠农财政补贴资金的“黑手”。搭建集中统一管理平台,及时收集、整理各类违纪违法违规信息,对存在虚报冒领、贪污侵占、骗取补贴、挪用等行为的个人和单位,严肃追究责任并依法依规向社会公示。加强补贴资金管理领域信用体系建设。(来源:信用中国)

破除信息壁垒 三部门发通知推进“一码通”融合服务

为进一步推动“互联网+医疗健康”向纵深发展,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医保局、国家中医药局日前印发《关于深入推进“互联网+医疗健康”“五个一”服务行动的通知》,要求推进“一码通”融合服务,破除多码并存互不通用信息壁垒。落实健康码信息互认机制和规则,明确跨地区流动人员健康码信息在各地区可信可用,切实方便人员出行和跨省流动,实现防疫健康码统一政策、统一标准、全国互认、一码通行。(来源:中国信用)

两部门出手规范社区团购 要求互联网平台“九不得”

日前,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商务部组织召开规范社区团购秩序行政指导会,会议强调互联网平台企业要严格规范社区团购经营行为,严格遵守“九个不得”,价格欺诈案、大数据“杀熟”、销售假冒伪劣商品等行为再成监管重点。

为严格规范社区团购经营行为,会议要求互联网平台企业严格遵守“九不得”:一是不得通过低价倾销、价格串通、哄抬价格、价格欺诈等方式滥用自主定价权。二是不得违法达成、实施固定价格、限制商品生产或销售数量、分割市场等任何形式的垄断协议。三是不得实施没有正当理由的掠夺性定价、拒绝交易、搭售等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行为。四是不得违法实施经营者集中,排除、限制竞争。五是不得实施商业混淆、虚假宣传、商业诋毁等不正当竞争行为,危害公平竞争市场环境。六是不得利用数据优势“杀熟”,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七是不得利用技术手段损害竞争秩序,妨碍其他市场主体正常经营。八是不得非法收集、使用消费者个人信息,给消费者带来安全隐患。九是不得销售假冒伪劣商品,危害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来源:中国信用)

依法依规 全面推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高质量发展

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完善失信约束制度构建诚信建设长效机制的指导意见》,12月25日,国新办就此举行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连维良在会上表示,《指导意见》是推动社会信用体系迈向高质量发展新阶段的重要标志性文件,对构建诚信建设长效机制,进一步提高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法治化、规范化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来源:中国信用)

最高法:优化立案服务 杜绝“结案指标美容”

“决不允许为了追求年终结案率、诉前调解率等变相不立案;坚持严字当头,对有案不立问题做到零容忍,发现一起、查处一起、通报一起……”针对年终岁尾地方法院容易出现拖延立案、拒绝立案等问题,12月15日,最高人民法院召开在全国法院严格落实立案登记制要求切实保证及时立案专项工作部署会。

会议强调,扎实巩固立案登记制改革成果,决不允许变相不立案,决不允许搞“结案指标美容”,坚决防止“立案难”问题回潮,坚决杜绝年底不立案,切实保障当事人诉权。

会议要求,各级法院要畅通立案入口,充分尊重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立案需求,完善现场立案、自助立案、网上立案、巡回立案和跨域立案服务等立体化诉讼渠道,设立特殊群体立案窗口,为不会、不便使用网络技术的老年人提供窗口立案服务。(来源:中国信用)

国家网信办清理处置105款违法违规移动应用程序

日前,国家网信办发布消息称,在开展移动应用程序信息内容乱象专项整治中,首批105款违法违规移动应用程序被清理处置。据介绍,针对网民反映强烈的部分移动应用程序传播淫秽色情、暴恐血腥等违法违规信息,提供诈骗赌博、招嫖卖淫等违法违规服务的网络乱象,国家网信办依据《网络安全法》《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信息服务管理规定》等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自11月5日起组织开展移动应用程序信息内容乱象专项整治。

下一步,国家网信办将持续推进移动应用程序整治工作,加强对移动应用程序信息服务的监督检查,及时清理处置违法违规移动应用程序和应用商店,努力营造清朗网络空间。(来源:中国信用)

央行:加强债市评级行业监管

记者13日从央行网站获悉,为进一步规范信用评级行业发展,2020年12月11日,人民银行组织召开信用评级行业发展座谈会。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潘功胜表示,信用评级是债券市场的重要基础性制度安排,关系到资本市场健康发展大局。近年来,我国评级行业在统一规则、完善监管、对外开放等方面取得长足进步,但也存在评级虚高、区分度不足、事前预警功能弱等问题,制约了我国债券市场的高质量发展。评级行业应认真总结经验教训,坚持职业操守,勤勉尽责,努力提高评级能力,提升评级质量。监管机构、发行人、投资人等各方应各尽其责,共同推动我国评级行业健康发展。(来源:经济参考报)

国家税务总局:开展严打“三假”专项行动

为维护经济税收秩序,依法严厉打击没有实际经营业务只为虚开发票的“假企业”、没有实际出口只为骗取退税的“假出口”、没有具备条件只为骗取疫情防控税收优惠政策的“假申报”,按照国家税务总局部署,各地税务部门近期会同公安、海关、人民银行等部门开展联合行动,接连破获多起“三假”典型案件,形成有力震慑效应。(来源:中国信用)

市场监管总局:双节期间严查价格欺诈等违法行为

市场监管总局官网日前发布《关于加强2021年元旦春节期间市场价格监管的通知》,提出要加大节日期间对电商平台、交通运输、旅游业、茅台等名优白酒、农副产品及防疫物资等六大重点领域的价格监管力度,严查各种形式的价格串通、哄抬价格、价格欺诈等损害消费者权益、扰乱市场秩序的价格违法行为。(来源:中国信用)

让失信者寸步难行——各部门开展诚信缺失突出问题专项治理行动扫描

电信网络诈骗、货车超限超载、骗取疫情防控税收优惠……针对当前经济社会中的诚信热点问题和群众反映强烈的失信突出问题,中央文明委印发《关于开展诚信缺失突出问题专项治理行动的工作方案》,组织成员单位集中开展诚信缺失突出问题专项治理行动,取得积极成效。(来源:新华社)

保险“信”蓝海

银保监会副主席梁涛指出,高质量发展将成为我国保险业的内在要求。从监管角度来看,重要的是要坚持问题导向,切实解决行业发展中可能影响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

近年来,银保监会等部门持续加强公司治理,以雷霆之势打击违法违规问题。同时,不断补齐制度短板,着力解决由于机制缺失或不完备带来的问题,夯实高质量发展之基。在从严监管氛围下,保险业正本清源、回归保障的步伐不断加快,为行业高质量发展和转型升级营造了公开透明、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来源:中国信用)

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个人信息安全在数字金融消费中最受关注

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近日公布的一项调查显示,绝大多数消费者认可数字金融的产品和服务,但在个人信息安全等方面急需加强。

调查显示,消费者使用最多的数字金融服务是:支付、信用贷款、消费贷款、互联网基金、互联网保险等。在维权方面,超过六成的消费者选择向监管机构投诉,选择向企业投诉的占比是23%。

中国人民银行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局副局长 尹优平:最受消费者关注的仍然是个人信息的安全问题,诸如隐私权、保密、安全性等,其次是信息披露和公平问题。消费者强烈呼吁数字金融行业的公平、公开、公正行为,希望从业机构能够诚信经营,增强信息透明度。(来源:央视网)

中证协:警惕假冒协会名义进行虚假宣传活动

据中国证券业协会(下称“协会”)12月14日消息,近期,协会关注到网络上有机构和人员假冒协会名义举办所谓“中国首届股民培训中心成立新闻发布会”,并通过多家网站平台和自媒体公众号进行虚假宣传。

针对上述情形,协会郑重声明:协会从未成立过任何股民培训中心,也未举办过相关新闻发布会。协会相关培训信息以协会官方网站“www.sac.net.cn”发布为准。协会已向相关部门举报,并保留通过法律手段进行追责的权利。请广大投资者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切实保护自身合法权益,警惕各类虚假宣传活动,谨防上当受骗。(来源:中国证券报)


上一篇:征信机构迎新规 不得过度采集信用信息 下一篇:激活信用价值 贷款超万亿 “信易贷”牛年还将怎么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