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信用担保业协会

数据服务

2021年上半年北京市担保行业运行基本情况

来源:北京信用担保业协会 责编:崔富强 时间:2021-09-23 12:54:47 浏览次数:

2021年上半年,我市担保行业积极贯彻落实小微企业融资担保系列政策,统筹疫情防控和小微融资促进工作,在支持符合政策导向小微企业融资方面取得阶段性成效。半年来,担保行业在助推广大中小微企业融资与发展、促进全市总体经济稳步发展中贡献了一份力量。

一、上半年全市担保行业运行基本情况

根据协会统计,2021年上半年全市31家担保机构新增担保业务规模564.24亿元,同比增长0.6%;在保余额1454.9亿元,同比增长19%;平均担保放大倍数4.16倍。上半年,行业实现担保业务收入总额9.57亿元,同比减少14.9%,税后净利润4.54亿元,同比增长7.8%,平均净资产回报率1.3%;各项准备金余额45.6亿元,同比增长1.6%。行业上半年新增代偿总额9.33亿元,同比减少32.7%,全口径代偿率1.86%;代偿余额60.76亿元,同比增长24.6%;平均拨备覆盖率75%。上半年行业运行具体情况如下:

第一、虽然融资担保总体业务规模有所下降、但小微企业和“三农”业务增幅显著,担保的政策性功能更为突出。上半年,行业新增融资担保业务410.66亿元、同比减少0.5%,其中贷款担保(含票据和信用证担保)新增394.74亿元、同比增长2.5%,占比96%;其他融资类担保(含发债、委贷等融资担保)新增13.35亿元、同比减少51.6%,占比4%;在保余额952.49亿元、同比增长4.2%,平均放大倍数2.72倍。

从上述融资担保业务结构中可以发现,上半年担保机构的债券、委贷等融资担保业务有较大幅度收缩,但小微企业和“三农”的银行信贷担保业务有较大幅度提升。今年前六个月,担保机构新增支小支农融资担保业务271.51亿元、同比增长16.3%,占融资担保业务的66.12%;覆盖的小微企业和“三农”共计10651户、同比增长116%,在保余额583.54亿元、同比增长24%。上半年新增单户2000万元以下融资担保业务204.74亿元、同比增长38.9%,覆盖的户数达到10237户、同比增长126%;新增单户1000万元以下融资担保业务169.78亿元、同比增长45%,覆盖的户数达到10033户、同比增长131%;新增单户500万元以下融资担保业务87.76亿元、同比增长18%,覆盖的户数达到9436户、同比增长137%。

第二、政府性融资担保与再担保机构在支小支农业务领域发挥了引领作用。前六个月,我市17家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新增担保业务356.48亿元、占比63%;在保余额940.22亿元、占比64.6%。其中,新增融资担保业务306.29亿元、占比74.6%;新增小微企业和“三农”融资担保业务210.14亿元、占比77.4%,覆盖的小微企业和农户9643户,其中首创担保和北京农业担保分别在小微企业和农户融资担保金额与覆盖户数上名列前茅。上半年,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继续延续了小微和“三农”业务低保费费率政策,平均担保费率1.12%,有效降低了小微企业和“三农”融资成本。政府性融资担保与再担保机构强化自身的准公共产品定位,专注主责主业、保本微利运营,坚持社会效益优先,进一步彰显了政府性融资担保与再担保机构的责任与担当。

第三、非融资担保业务继续保持适度增长态势。上半年,担保机构新增非融资担保业务153.58亿元,同比增长3.8%。其中,新增工程保证担保业务143.87亿元,同比增长8% (公司保函担保新增10.98亿元,同比减少40%;银行保函担保新增132.89亿元,同比增长16%);新增诉讼保全担保业务1.42亿元,同比虽有一定增长,但依然在低水平徘徊;其他非融资担保新增8.29亿元,同比减少42%。自去年以来,工程保证担保业务最大的变化是合作银行渠道已经打开,这为担保机构进一步拓展银行分离式保函业务创造了有利条件。诉讼财产保全担保业务虽然还处于低谷状态,但最高院颁布实施的新规为行业诉保业务回归打开了大门。目前,列在市高院诉保业务试点清单的担保机构,正在协会组织下与最高院的信息平台进行对接,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方式开展的诉保业务已经启动。

第四、行业总体代偿风险有所趋缓,但小微企业担保业务代偿风险有所上升,以往重点支持领域企业的代偿占比增幅较大。今年上半年,行业新增代偿总额9.33亿元、同比减少32.8%,全口径代偿率1.86%。融资担保代偿发生额9.28亿元、同比减少33%,占比99.5%,代偿率2.39%,其中小微企业和“三农”融资担保代偿额5.19亿元、同比增长68.5%,占融资担保全部代偿总额的55.9%;在上半年发生的代偿总额中,科技、文创和服务业占比达到了74%。虽然在担保机构积极努力下,上半年行业代偿情况好于去年同期,但部分受疫情和产业结构调整影响较大的在保项目依然存在潜在违约风险,需要担保机构与金融机构共同采取应对措施加以化解和处置。

第五、北京再担保公司继续发挥行业分险功能,基本实现辖内符合政策导向要求的小微企业和“三农”融资担保业务的全覆盖。上半年,新增再担保业务167亿元、同比增长14%,其中新增单户1000万元以下小微企业再担保业务103亿元、同比增长35%;在纳入再担保的项目中,科技、文创和“三农”等鼓励类企业占比达到83%;上半年纳入国家融资担保基金业务规模165亿元、覆盖的企业4389户,其中1000万元以下的小微企业占比达到64%。前六个月,新增再担保代偿补偿支出1676万元,实现代偿补偿回收1909万元。除再担保主营业务外,再担保公司上半年新增直保业务17.89亿元。

此外,跨地域经营的中合担保公司上半年新增担保业务12.12亿元,同比增长6.9%;在保余额509.96亿元,同比减少31%;实现担保业务收入1.48亿元,净利润0.55亿元;新增代偿3.81亿元,代偿率2.97%。专注于细分市场领域的中融信担保公司继续保持增长态势,上半年新增担保业务规模636.09亿元,同比增长219%,其中新增融资担保业务246.98亿元、非融资担保业务389.1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21%和156%;新增代偿3.91亿元,代偿率1.61%。

二、对上半年行业运行的总体评价及建议

总体看,2021年上半年行业运行平稳,特别是在适应政策需要主动调整业务结构,进一步聚焦符合首都功能定位小微企业和“三农”融资服务方面成效显著。同时,二十多年来行业积累的经验和日渐成熟的担保与再担保体系也在应对风险挑战方面发挥了有效作用。但从上半年行业运行情况看,也存在一些值得关注的问题:

首先,受外部环境因素影响,展业难度加大,业务增长进一步趋缓。今年以来,担保机构普遍面临部分存量项目、特别是大额存量项目压缩退出但新项目来源不足的问题,导致整体业务规模出现下滑。为弥补项目源不足,项目交叉与拆分问题有所抬头,存在单一项目债务规模难以管控的风险隐患,需要引起行业的警觉。

其次,担保机构数字化转型进度仍然滞后于业务发展的需要,甚至部分担保机构尚未将信息系统建设提到议事日程上来,导致业务效率不高,小额担保业务的经营成本得不到有效降低,在当前普遍降费的大环境下,担保机构经营效益难以得到提升,抵御风险的积累能力有所减弱。上半年行业平均拨备覆盖率从去年的101%下降到75%,固然有担保机构业务和收入全年不均衡以及代偿持续增加的原因,但积累能力不足也是不争的事实。

最后,受近年来外部经济下行和疫情因素影响,加之内部业务发展模式出现偏差,一些担保机构部分在保项目风险化解与处置的任务依然比较艰巨,尤其是一些大额担保项目由于历史上债务负担过重,难以在短时间内压缩或退出,从而给担保机构带来较大的代偿压力。协会倡导行业要在有效化解与处置存量项目风险的同时,结合新形势、新任务,选择既符合自身特点和市场需要、又可促进业务良性增长的发展模式,严守不发生流动性风险的底线。

从上半年国家经济统计数据看,随着疫情缓解和调控政策的实施,我国整体经济形势保持了向好的态势,广大中小微企业经营也在后疫情时期逐步得到了恢复。但是,总体看保持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基础还不十分牢固,特别是影响中小微企业发展的不确定性因素还比较多,比如订单不足、应收账款回款周期加长、疫情局部反弹、大宗货物价格上涨引发的生产经营成本上升、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不稳定以及消费需求不足等,均给企业正常经营带来诸多困难与挑战。反映在融资领域则表现为:一方面新增融资需求相对不足,包括担保机构在内的金融服务机构普遍感觉开拓有效市场难度较比以前加大;另一方面一些存量业务由于历史原因,铺的摊子过大,债务负担过重,当市场处于收缩周期时很可能导致资金链紧张,如果没有外部资金接续就会引发违约风险。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中小微企业经营与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支持中小微企业稳定与发展的新举措。习近平总书记在近期举办的服贸会开幕致辞中宣布了设立北京证券交易所的利好消息,标志着以“专精特新”为代表的创新型中小企业有了直接进入资本市场的平台。9月初,国务院也出台了相关政策措施,以确保中小微企业经营的稳定。一是通过新增支小再贷款、完善对受疫情影响严重行业贴息奖补政策、鼓励普惠小微企业信用贷款以及建立国家融资担保基金风险补偿机制等措施加大帮扶政策力度。二是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保护产权和知识产权,保护公平竞争,增强企业发展信心。三是根据国际环境变化和发展实体经济需要,通过加强政策储备、研究和适时出台部分惠企政策到期后的接续政策等措施,统筹做好跨周期调节。

下半年,行业要紧盯形势和政策走向,进一步统筹好疫情防控和业务工作,在继续做好风险防控工作的同时,将业务开拓重点向具备“专精特新”潜质的中小微企业倾斜,努力培育新的业务增长点。要将提高自身服务质量与效率与政府推动的营商环境改善紧密结合在一起,做到企业的需求在哪里、担保机构便捷有效的服务就到哪里,以此扩大政策影响力与服务覆盖面,便于挖掘有效客户源。在目前政策层面倡导业务小额化、快速化与低费率化形势下,担保机构应该加快业务数字化转型步伐,不断提高业务效率,适当控制和降低营运成本,提高效益和抵御风险的积累能力。同时,协会也将携手会员单位,积极向政府相关部门如实反映市场与行业实际,推动担保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充分调动担保再担保机构开展政策性业务的积极性与创造性。

担保机构在稳步推进业务发展的同时,要继续做好各项风险管理工作,尽可能将风险防控措施前移,保证事前准入与审核的项目信息尽量做到对称;事中管理的项目及时到位,风险项目的化解与处置件件有预案、个个能落实。


上一篇:2020年北京市担保行业运行基本情况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