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信用担保业协会

金融新闻

科技助推复工达产 创新引领经济复苏 中关村激发高质量发展新活力

来源:北京日报 责编:崔富强 时间:2020-05-22 10:24:41 浏览次数:

岁末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突然来袭。在这场疫情中,中关村科技企业迸发出的强大能量,在各个领域送上了“定心丸”。除夕夜,东华软件接到承接火神山医院信息化系统的通知,9天时间,300名工程人员日夜奋战,火神山医院信息管理系统如期交付使用。旷视科技研发的“明骥AI智能测温系统——Mini版”从国内走向海外,在多家医院支援抗疫。云知声接到相关防疫需求后,第一时间启动“疫情防控机器人”项目,仅用48个小时便上线首个应用于街道社区的“防疫机器人”。瞄准疫情下在线办公需求,北京字节跳动公司加快在线办公市场发展,培养用户线上办公习惯,助力园区和企业有序、安全、高效地复工复产……

  从抗疫防疫到复工复产,在全球抗疫的大背景下,中关村打响了一场化危为机的攻坚战。充分发挥创新引领作用,中关村助力全球科技抗疫,同时推进复工复产达产,培育壮大新的增长点、增长极,为经济全面复苏作出了积极贡献。

  政策创新 当好企业发展“及时雨”

  受疫情影响,许多企业订单下降,资金链和现金流压力加大,特别是民营科技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进一步显现,在企业生死存亡之际,投融资机制急需创新完善。此时,“中关村企业抗疫发展贷”、“创投战‘疫’投资行动”等一系列利好传出,为企业带来了福音。

  从年初至今,中关村经常下起这样的“及时雨”。“疫情防控常态化为深化改革提供了新机遇和新动力。”中关村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中关村是先行先试改革试验田,要积极破除深层次制度障碍,协同推进科技与经济社会领域改革。”

  疫情最严峻的时期,中关村管委会第一时间发布了《关于支持科技“战疫”、促进企业持续健康发展有关工作的通知》,出台10项支持措施,积极支持企业科技战“疫”和健康发展,为科技企业吃下“定心丸”。

  科技战“疫”10项措施政策出台后,中关村随即启动了多项支持落地的措施。3月18日,中关村管委会联合8家金融机构推出了200亿元规模的“中关村企业抗疫发展贷”,“抗疫发展贷”设置优惠利率,建立绿色通道,给予政策支持,切实减轻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关村企业生产经营影响。截至4月30日,共计发放中关村企业“抗疫发展贷”644笔,累计发放贷款金额91.98亿元。

  4月23日,中关村管委会又联合首批30家创投机构发起“中关村创投战‘疫’投资行动”,提供总规模约300亿元的投资额度,集中在2020年上半年加快投资,重点投向初创期、成长期的优质科技型中小微企业,以充分调动民间投资积极性,助力优质科技企业渡过难关、平稳发展。据介绍,相比“抗疫发展贷”,此次投资领域将更加聚焦北京市高精尖产业、中关村示范区重点产业领域,以及在疫情期间发挥重要作用、符合中关村“科技战‘疫’”十条措施和新兴产业发展方向的重点领域,如生命健康、数字经济、协同办公、无人配送等。

  每一次危机都是机遇,中关村政策创新的步伐还在前行。未来,中关村将进一步落实“中关村企业抗疫发展贷”和“创投战‘疫’投资行动”,推动设立“中关村抗疫发展投资基金”,加快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发展。同时,以“鼓励创新”为原则,推动对互联网医院、AI诊疗、无接触经济等新模式、新业态包容监管,为新经济发展营造最优的政策环境。

  技术创新 为战“疫”提供科技武器

  疫情发生以来,中关村企业主动作为,尽锐出战。卓诚惠生、金豪制药等7家企业研发的检测试剂获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并加速临床应用;推想科技公司的新冠肺炎CT检查AI系统、旷视科技研发的“明骥AI智能测温系统——Mini版”支援抗疫防疫;百度、京东、云知声、美团等企业大数据、无人车、人工智能新技术在诸多场景大显身手。一系列科技成果迅速投入抗疫一线应用,初步统计,中关村示范区200余家前沿企业重要技术产品被用于疫情防控,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了科技利器。

  当前,虽然国内进入疫情常态化防控的新阶段,但国际上疫情形势依然严峻,国内外防输入、内防反弹任务依然艰巨。“越是面对这种情况,越要坚持向科学要答案、要方法。作为我国创新高地,中关村要放眼全球抗疫需要,围绕检测技术、重大医疗设备、创新药物、新冠疫苗等重大需求,推动科研力量统筹布局,加强对抗疫企业、技术、产品的调研梳理,强化政策激励,抓紧补短板、强弱项,为抗疫提供更有力武器。”中关村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

  中关村将继续支持新冠病毒检测技术创新,举办中关村检测技术前沿创新大赛,挖掘支持相关检测试剂、测试盒、检测芯片、检测仪器等前沿创新项目,进一步提高检测效率、便捷性和准确性;支持创新药物、医疗设备研发,加强呼吸机、体外膜氧合治疗仪等尖端医疗技术创新,努力实现高端医疗设备自主可控;推进疫苗研发,完善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疫苗研发和产业化体系,支持多种技术路线疫苗研发,加强国际研发合作,加快推动疫苗的临床试验和上市使用。

  此外,还要支持疫情防控预警预测技术创新,推动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5G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服务大规模人员健康跟踪、人员流动和社区管理,对疫情开展科学精准防控。

  产业创新 培育经济复苏新动能

  疫情造成传统线下产业大幅下跌,培育经济的新增长点和新动能势在必行。“在疫情大考下,已经有中关村企业主动出击,在疫情中发现新的增长点。”中关村管委会相关负责人介绍,在部分线下产业低迷的状况下,“云模式”逆风上扬。以大数据、“云”平台为依托,对接供需双方,部分中关村科技企业找到了化危为机的新突破口。

  传统工作方式受挫,使用“云服务”成为保障企业发展、社会运行的“良方”,也为中关村企业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人工智能企业云知声在接到相关防疫单位的需求之后,第一时间启动“疫情防控机器人”项目,紧急调度工程、产品、测试等近百位骨干人员协同合作,仅用48个小时便上线首个应用于街道社区的“防疫机器人”。除了“防疫机器人”,云知声的“智能语音电子病历系统”、“无接触智能电梯”、“智能在线教育解决方案”等人工智能防疫产品被应用到北京、上海、湖北、山东、福建、广西、四川等地。“越是危急的时候,越是需要我们回归社会、承担责任的时候。从1月22日起至今,尽管有疫情的影响,云知声产品订单数比2019年同期还要多。”云知声CEO黄伟说。

  受疫情影响,众多教育企业也纷纷加快了线上平台建设。字节跳动联动旗下抖音、西瓜视频等产品,联合百家教育机构,邀请名校名师,为全国中小学生免费线上授课;旗下清北网校亦为广州、湖北等近20个省份的近千所学校提供了免费直播授课技术支持。2月10日,全国各地数百所公立学校的上万名教师,在好未来自主研发的“直播云”平台上,开讲2020年第一堂课。疫情期间,好未来旗下学而思培优推出了免费公益课,累计为学生提供线上学习服务近700万人次。

  除“云办公”“云教育”之外,“云逛街”“云卖车”“云旅游”一时成为众多线下行业的新选择,中关村科技企业开启“云上之争”。中关村示范区2020年1月和2月数据显示,信息技术领域保持两位数增长,互联网消费和与疫情防控直接相关的生物健康领域逆势增长,协同办公、互联网+、人工智能+等业务量大幅提升,涌现出“飞书”、“小鱼易连”等200多家协同办公技术产品,测温消毒、巡检、无人配送、医疗防护机器人等广泛应用。

  区域协同 聚合力打造发展主引擎

  进入2月,克服疫情影响,中关村昌平园82个重大项目全面提速开始复工,小米智慧园区、好未来昌平教育园区建设稳步推进。

  来到顺义园第三代半导体材料及应用联合创新基地建设现场,两名工作人员戴着橘黄色的安全帽,蓝色口罩,间隔一米以上站立,分工明确,认真细致地对项目主体的外墙进行施工。

  走进京南大兴园的中关村医疗器械园,刚刚开建的二期工程为这座千亿级“中国药谷”增加了新的发展活力。

  中关村一区十六园稳中有序的发展态势,为经济平稳运行注入了信心。“体制机制灵活、科技企业集聚、创新资源汇集,抗击疫情期间,中关村的这些优势被充分发挥出来。”中关村管委会相关负责人介绍,春节刚过,各园区就想办法、花心思,推动分园重大项目陆续复工,一边为科技战“疫”贡献力量,一边开足马力加大研发生产,一区十六园形成了协同发展的合力。

  未来,在新形势下,中关村管委会将研究制订一区多园统筹发展规划,实施分园三年提升发展行动,明确各分园产业定位,提升分园专业化服务能力,召开分园复工复产和稳增长工作会议,开展企业帮扶工作,打造高端化、特色化、专业化的空间承载园区,坚持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中加快经济复苏,推动区域产业集聚、经济协作、资源共享、要素流动等有机衔接。

  此外,在推动区域高质量发展、开放创新合作中,中关村将引领构建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编制雄安新区中关村科技园发展规划,加强天津滨海-中关村科技园建设,推进中关村工业互联网、先进制造、节能环保等技术与津冀产业转型升级需求紧密合作,形成产业链上下游高效衔接、错位发展、互利共赢的协同发展新格局;加强与国内其他区域创新合作,密切与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的创新合作,推动京外27个共建园区的建设,促进创新链、产业链、供应链的优势互补;加快国际化发展步伐,深化“一带一路”创新合作,落实“一带一路”科技创新北京行动计划,支持中关村企业在海外布局建设一批科技园区、研发中心和孵化器。同时,高水平办好中关村论坛,打造国家级、国际化、高水平的科技创新交流合作平台。


上一篇:“新基建”加速布局 蓄能粤港澳大湾区新发展 下一篇:两个“1万亿元”,有何特殊深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