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信用担保业协会

行业监管

2022年金融助企纾困、服务首都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实录

来源:中国人民银行营业管理部 责编:崔富强 时间:2022-07-28 10:56:24 浏览次数:

2022年7月27日,人民银行营业管理部、外汇局北京外汇管理部举行2022年金融助企纾困、服务首都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本次发布会由办公室主持,货币信贷管理处、调查统计处、资本项目管理处主要负责人通报了各自工作领域情况。11家中央媒体驻京机构、北京市主要媒体以及有关财经媒体受邀参加发布会。以下为文字实录:

刘欣(办公室副主任)

大家下午好!欢迎各位出席人民银行营业管理部、外汇局北京外汇管理部2022年金融助企纾困、服务首都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

本场发布会主要围绕上半年北京市金融统计数据、金融助企纾困、助力稳外资稳外贸等方面介绍相关做法和成效。

下面首先请调查统计处处长周丹女士介绍2022年上半年北京市金融统计数据。

周丹(调查统计处处长)

今年以来,人民银行营业管理部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认真落实人民银行和北京市委、市政府关于金融助企纾困的工作要求,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充分发挥货币政策工具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持续引导金融机构增强信贷总量增长的稳定性,全力以赴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为稳住经济大盘提供有力支撑。今年上半年,金融统计数据显示,当前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力度持续加大,信贷结构进一步优化,企业的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质量和效率均有提升。

一是金融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持续加大。今年以来,人民银行营业管理部把金融支持稳经济大盘作为首要任务,作为落实中央巡视整改的重要举措,强化跨周期和逆周期调节,用好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引导金融机构持续加大对实体经济的信贷支持力度。上半年,全市人民币各项贷款增加7540.6亿元,比上年同期多增2869.7亿元;社会融资规模增加11727.8亿元,比上年同期多增3837.3亿元,均创历史同期新高。

二是信贷结构进一步优化。人民银行营业管理部充分发挥结构性货币政策的精准导向作用,加大普惠小微贷款的支持力度,不断强化对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信贷投放。6月末,投向制造业的中长期贷款余额同比增长35.6%,比各项贷款的增速高26.4个百分点;普惠小微贷款余额同比增长21.3%,比各项贷款增速高12.1个百分点。普惠小微授信户数为100.6万户,首次突破百万户,同比增长35.3%。

三是企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上半年,人民银行营业管理部有效落实利率市场化改革措施,巩固贷款实际利率水平下降成果,北京地区人民币贷款利率创统计以来新低。6月份,北京辖区金融机构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3.36%,比上年同期低50个基点。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4.52%,比上年同期低24个基点。

下一步,人民银行营业管理部将按照“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总体要求,在巩固好上半年工作成效的基础上,继续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为首都疫情防控和经济平稳增长提供有力支撑,推动首都经济高质量发展,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谢谢。

刘欣(办公室副主任)

谢谢周丹女士。现在有请货币信贷管理处处长余剑先生介绍北京金融助企纾困情况。

余剑(货币信贷管理处处长)

今年以来,受国内外超预期因素影响,经济下行压力进一步加大,市场主体困难明显增多。北京更是遭遇2020年以来最为严峻复杂的疫情考验。面对前所未有的困难和压力,人民银行营业管理部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认真落实人民银行总行和北京市委市政府工作要求,靠前发力、持续加力,携手相关部门和辖内金融机构一道,陆续出台一系列政策举措,聚焦餐饮、文化、交通物流等受困行业,以及科创、绿色、民营小微等重点领域市场主体,加大信贷投放力度、帮助纾困解难,有力有效支撑稳增长、稳市场主体、稳就业。

一是建立专项机制,凝聚金融助企纾困工作合力。一方面,围绕落实“金融23条”助企纾困政策,我们及时出台《金融支持抗疫纾困和经济社会发展专项行动方案》,结合北京实际提出14条细化金融措施,并建立工作专班,按日监测调度辖内金融机构落实情况。另一方面,我们积极推动有关部门出台首贷补贴、担保降费、小微融资风险补偿资金池等配套措施,促进财政、金融、产业政策协同发力、助企纾困。

二是强化货币信贷政策引导。鼓励金融机构用好用足货币政策工具,上半年,北京地区累计投放央行低成本政策性资金超千亿元,直接支持市场主体超3万户。加强信贷政策指导,激励金融机构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另外,我们积极会同行业主管部门和各区,及时疏通金融支持重大项目建设的堵点,促进有效贷款需求落地。

三是线上、线下多渠道组织开展政银企对接。梳理3000多家住宿餐饮、文化旅游等受疫情影响严重的企业名单,推送给银行走访对接。筛选2万户创新创业主体,组织开展“创贷”拓户专项行动。优化北京市银企对接系统功能,推动银行线上、批量对接企业,提升对接效果。目前,系统已覆盖重点领域企业21万余家,实现融资落地超800亿元。此外,我们联合有关部门、各区召开数十场不同行业领域银企对接会,面对面解决受困市场主体融资难题。

四是加强政策宣传,打通金融助企纾困 “最后一公里”。今年以来,我们通过各类媒体平台及时发布、解读助企纾困政策,并指导金融机构面向客户精准推介宣传各类惠企金融产品,切实帮助市场主体了解、理解、用好各项政策。借此机会,也感谢各位媒体朋友对政策宣传工作的支持。

经过各方共同努力,金融助企纾困取得明显成效。从贷款规模看,上半年,北京地区新增人民币贷款7541亿元,创历史同期新高。6月末,普惠小微贷款余额7186亿元,同比增长21%;创业担保贷款余额近30亿元,是去年同期的10余倍。从贷款利率看,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普惠小微贷款利率均创有统计以来新低。通过引导贷款利率下行,上半年向实体经济让利204亿元,超过去年全年规模。支持辖内银行为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货车司机,以及受疫情影响的个人办理贷款延期金额超600亿元,惠及近2万户市场主体。

下一步,我们将坚定不移地把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贯彻落实到位,联合各有关部门、携手辖内金融机构,持续充足发力,努力为首都经济稳增长贡献更大金融力量。将重点做好3方面工作:

一是发挥好货币政策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总量上,力争全年发放央行政策性资金不低于1500亿元,助力金融机构加大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结构上,进一步加大小微、科技、绿色、文化、乡村振兴等领域政策工具运用,引导金融机构持续优化信贷结构,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二是加强对金融机构的政策指导,推动信贷规模稳增长。指导辖内金融机构把信贷稳增长作为重要任务,腾挪更多信贷资源,加大对受疫情影响较大行业的支持力度。压实金融机构责任,完善内部考核激励,推动建立金融服务小微企业敢贷愿贷能贷会贷长效机制。

三是加强金融与财政、产业政策的协同配合。联合发改、财政、经信等部门及各区,开展多层次、常态化的政银企融资对接,加强互动会商,协调疏通金融助企纾困政策落地梗阻。

刘欣(办公室副主任)

谢谢余剑先生。现在有请资本项目管理处处长段爽丽女士介绍北京外汇管理部助力首都稳外资稳外贸情况。

段爽丽(资本项目管理处处长)

建设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和北京自由贸易试验区是党中央推动全方位开放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北京构建新发展格局“五子”联动的关键一子。人民银行营业管理部紧抓“两区”建设机遇,主动服务国家发展大局,以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为出发点和着力点,扎实推动33项牵头任务全部落地,多项为全国首创或首批开展,改革试点经验被复制推广到其他地区。2022年以来,按照“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要求,在人民银行和外汇局的统一领导下,人民银行营业管理部和外汇局北京外汇管理部聚焦外汇助企纾困,持续加大跨境金融政策供给力度,联合出台《关于支持北京“两区”建设 提升地区跨境贸易投融资便利化水平的意见》,提出了16条支持举措。围绕《意见》的实施,人民银行营业管理部和外汇局北京外汇管理部坚持用最高标准、最快行动抓实外汇领域各项便利化措施落地见效,精准惠及受困群体和重点领域,为实体经济提供高效、多元的外汇金融服务。

一、深化对外开放 推动跨境投融资改革持续升级

一是便利跨国公司全球统筹调配资金。2021年3月,在外汇局支持下,北京率先在全国开展跨国公司本外币一体化资金池试点,打通企业境内外多币种融资通道,支持大型跨国公司在京设立全球或区域资金管理中心。试点以来,5家试点企业共办理业务5000余笔,跨境收支总额超过280亿美元,累计节约成本7600余万元人民币。近期,将进一步扩大跨国公司本外币一体化资金池试点,支持北京总部经济发展。

二是提升资本项目收入使用便利度。推动资本项目收入支付线上化办理,鼓励银行充分发挥金融科技优势,在资本项目部分业务场景中,支持企业以电子化材料替代原纸质申请材料,银行以具有法律效力的线上方式为企业办理试点业务,满足了市场主体业务“网上办”“远程办”的需求。线上化试点大幅提升了企业资金使用效率,单笔资金结汇支付时间压缩至半小时左右,降低了脚底办事成本。试点实施以来,累计办理线上支付业务近9万笔,金额合计超100亿美元。

三是拓宽企业跨境融资渠道。升级中关村示范区跨境融资便利化政策,海淀园1000万美元跨境融资便利化试点范围扩大到北京全域,北京地区符合条件的高新技术和“专精特新”企业可在不超过1000万美元额度内自主借用外债。在中关村科学城海淀园区和北京自贸区开展外债一次性登记试点,试点企业无需逐笔办理外债登记,进一步简化了业务办理程序。落地实施非金融企业多笔外债共用一个外债账户试点政策,新登记外债可通过已有外债账户办理资金收付,无须对新登记外债开立对应外债账户。银行短短几十分钟就完成了外债资金入账和结汇使用,外债资金使用效率大幅提升。

二、立足服务实体 提高跨境贸易便利化水平

持续深化贸易便利化改革,进一步完善北京地区优质企业贸易外汇收支便利化试点内容,支持银行将“材料多、环节多”的业务和“笔数多、信用好”的企业纳入试点范围,着力推动试点工作扩容增效,支持首都外贸高质量发展。

升级后的试点政策,一是扩大试点业务范围,在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外汇收支业务的基础上,将经常项目初次收入和二次收入纳入试点范围。二是优化银行准入条件,将银行近三年外汇业务合规与审慎经营评估均在B+(含)以上且至少一年为A调整为均在B+(含)以上。三是放宽银企合作年限,将企业在试点银行持续办理经常项目外汇收支业务的年限由3年以上调整为2年以上。试点政策支持诚信合规的银行为优质企业实施优化贸易收支单证审核、货物贸易特殊退汇业务免于事前登记、货物贸易付汇免于报关单核验、服务贸易项下非关联关系的境内外机构间代垫或分摊由银行办理等多项便利化措施。

截至2022年6月末,北京地区试点银行为试点企业累计办理试点业务4.3万笔,金额超千亿美元,单笔业务办理时间显著缩减,有效降低企业成本,提升结算效率,促进了合规经营、信用优良的银企合作共赢。以参与试点的某进口企业为例,单笔付汇业务涉及订单约150份、发票250份及关单300份,试点前材料准备需3天时间,试点后在银行办理仅需30分钟,有效节省了企业提交单证的时间成本和人力成本,大幅提升外汇资金结算效率和金融服务获得感。

三、聚焦创新方式 精准服务企业汇率风险管理

积极构建“汇率中性理念普及—需求牵引供给—面向企业减费让利”的工作闭环,精准服务企业汇率风险管理。2022年上半年,北京地区首次办理外汇衍生品业务的“首办户”企业占比达到36.6%。

一是打造线上宣讲新模式,常态化普及汇率中性理念。指导北京地区外汇市场自律机制组建专业化银行讲师团队,统一外汇衍生品宣讲标准,邀请企业参加汇率风险中性线上宣讲会,打造“理念-产品-政策”的线上标准化宣讲新模式。今年3月以来,先后开展线上宣讲6期,参会企业700余家。带动全市银行组织“汇率风险管理”主题推介会千余场,覆盖企业近8000家。

二是搭建外汇衍生品银企对接公共服务平台,需求精准牵引供给。指导北京地区外汇市场自律机制在全国首创推出外汇衍生品银企对接公共服务平台。企业在平台填报汇率避险需求并选择意愿银行,意愿银行在规定时间内对接企业需求。平台运行以来,累计访问量4.3万人次,银行累计走访企业1956家,落地外汇衍生品业务56亿美元,中小微企业占比超八成。

三是推动多渠道减费让利,切实降低中小微企业外汇套保成本。2022年上半年,北京地区银行累计免收外汇衍生品业务保证金5.2亿元,减费让利5814万元,惠及企业1000余家。推出远期结售汇免保证金的“远期保”产品,企业实际担保费率降至名义本金的年化千分之一。

下一阶段,人民银行营业管理部将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决策部署,积极践行“金融为民、外汇惠民”理念,扎实推动各项外汇助企纾困措施精准落地,让更多市场主体实实在在地享受到政策红利。同时,将以新一轮“两区”建设开放发展为契机,更好统筹发展与安全,继续稳妥有序推进外汇领域改革开放,提升跨境贸易和投融资便利化水平,为构建首都金融业扩大开放新格局和经济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刘欣(办公室副主任)

谢谢段爽丽女士。以上是本场发布会的现场发布情况。下面进入答问环节,请记者朋友围绕今天的发布主题进行提问。提问前请先通报一下媒体名称。

人民网记者

我的问题是有关于新增的信贷和社会融资的情况。今年以来,北京金融数据总体呈现出哪些趋势性的变化?在新增的信贷和社融规模增量方面,结构上又呈现了什么样的特征?预计下一阶段,新增的信贷和社融规模将会有哪些变化?

周丹(调查统计处处长)

我来回答这位媒体朋友的问题。从上半年数据看,当前首都金融运行稳中有进,金融总量持续增长,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持续加大,为首都疫情防控和经济平稳增长提供了坚实有力的支撑。上半年新增人民币贷款7540.6亿元,比上年同期多增2869.7亿元;新增社会融资规模11727.8亿元,比上年同期多增3837.3亿元。

从社会融资规模结构看,有三个突出的特点:一是金融机构对实体经济的信贷支持力度在加大。上半年金融机构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增加7390.9亿元,比上年同期多增2684.6亿元。二是融资结构进一步改善,直接融资占比明显提升。上半年北京地区包括企业债券净融资、地方政府债券净融资、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融资在内的直接融资增加6219.0亿元,比上年同期多增4112.3亿元。占同期社会融资规模的53.0%,占比比上年同期高26.3个百分点。三是企业直接融资规模稳定增长。上半年企业债券净融资为2426.0亿元,比上年同期多增1499.8亿元;股票融资为1279.4亿元,比上年同期多增521.7亿元。企业直接融资在社会融资规模中的占比为31.6%,比上年同期高10.3个百分点。

从贷款结构看,一是对企事业单位支持力度在加大。6月末,企事业单位人民币贷款余额同比增长9.8%,增速比上月末高1.1个百分点。上半年企事业单位人民币贷款增加6387.7亿元,占新增贷款的84.7%,增量为近十年同期最高,比上年同期多增2654.8亿元。二是住户部门贷款平稳增长,增速有所回升。6月末,住户部门贷款余额同比增长7.6%,增速比上月末高1.7个百分点。上半年住户部门贷款增加1002.1亿元,比上年同期多增26.4亿元,其中消费贷款增加676.2亿元,比上年同期多增12.2亿元;经营贷款增加325.9亿元,比上年同期多增14.2亿元。

下阶段,人民银行营业管理部将继续统筹好全年信贷稳增长工作,更好地发挥货币政策工具的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预计信贷投放以及社会融资规模均保持平稳增长态势。谢谢。

北京日报记者

今年以来,人民银行出台了一系列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请问这些工具在北京地区落实情况和实施效果如何?

余剑(货币信贷管理处处长)

谢谢你的提问。今年以来,面对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和经济下行压力,人民银行精准施策,重点发挥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总量和结构双重功效,做好金融助企纾困。人民银行营业管理部认真落实总行工作部署,用好用足各项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服务首都疫情防控和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是进一步加大再贷款再贴现资金投放上半年,我们坚持靠前发力、精准发力、充分发力,下好先手棋,累计投放再贴现资金525亿元、再贷款资金314亿元,直接惠及市场主体超3万户;再贷款再贴现余额达890.5亿元,同比增长77.9%。近9成资金投向小微、民营企业,其中有近7成资金用于支持批发零售、居民服务和信息技术等受疫情影响大或具有首都发展特色的行业。获得再贷款再贴现支持的小微企业贷款利率、票据贴现利率分别降至4.5%和2.3%,均创下历史新低。

二是聚焦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发挥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精准滴灌功能。围绕符合首都功能定位的科技文化、高端制造、绿色发展领域以及小微民营、乡村振兴等薄弱环节,人民银行营业管理部创新推出以“融”“通”为品牌的系列再贷款再贴现专项产品,利用相关部门出台的企业名单对接融资需求,精准投放资金超280亿元,实现货币政策、信贷政策和产业政策高效联动。围绕保障粮食能源安全战略目标,运用支农再贷款支持北京农商银行向本市粮油肉蛋奶等民生物资生产和保供企业提供优惠利率贷款54亿元。创新推出能源保供专项再贴现,为煤电企业提供票据融资支持51亿元,每年为企业节约融资成本约6000万元。

此外,我们积极做好科技创新再贷款、交通物流专项再贷款、碳减排支持工具、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再贷款等政策工具的落地实施,会同市经信局、科委、交通委、生态环境局等部门,梳理企业融资需求,帮助银行开展融资对接。

三是积极推动普惠小微企业贷款支持工具接续,促进小微信贷增量扩面。今年,人民银行将两项直达工具接续转换为普惠小微企业贷款支持工具,对地方法人银行普惠小微贷款净增量直接给予资金奖励,引导银行加大对小微企业等受困市场主体的信贷投放。上半年,人民银行营业管理部通过普惠小微企业贷款支持工具向北京银行等地方法人银行提供奖励资金4.93亿元,撬动相关银行普惠小微贷款余额较年初增加375亿元,同比增长34%,较本市全部银行普惠小微贷款平均增速高出约13个百分点。

下一步,人民银行营业管理部将继续落实落细已出台政策,持续发挥好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双重功能,加大对受疫情影响的行业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纾困发展的支持力度,助力稳定宏观经济大盘。

经济日报记者

刚才您提到贷款利率创有统计以来新低。请问,近年来北京地区贷款利率具体变化情况如何?通过哪些措施巩固贷款利率下降成果?疫情以来,通过贷款利率下降向实体经济让利情况如何?

余剑(货币信贷管理处处长

谢谢你的提问。2019年8月以来,我们持续推进LPR改革,不断打破贷款利率隐形下限,推动金融机构运用LPR定价,促进降低贷款实际利率水平。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推进存量贷款定价基准转换。同时,积极推动辖内各类放贷主体明示贷款年化利率,保护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

利率市场化改革取得积极成效。LPR改革以来,北京辖内金融机构一般贷款利率、企业贷款利率、普惠小微贷款利率呈现整体下行态势,均创有统计以来新低。2022年6月,一般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3.79%,比LPR改革前下降119个基点;企业贷款加权平均贷款利率为3.36%(比全国低80个BP),比改革前下降121个基点;普惠小微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4.52%,比改革前下降158个基点。2020年以来,通过贷款利率下降,金融业向实体经济累计让利750亿元。

新浪财经记者

近期我们关注到,国家外汇管理局扩大了跨境融资便利化试点,支持高新技术企业和“专精特新”企业发展,请问与前期开展的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外债便利化政策相比,新的试点政策主要有哪些变化,将为北京地区的高新技术和“专精特新”企业带来哪些红利?

段爽丽资本项目管理处处长)

谢谢你的提问。今年5月31日,为深入落实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外汇局发布《关于支持高新技术和“专精特新”企业开展跨境融资便利化试点的通知》(汇发〔2022〕16号)。根据该通知,北京地区符合条件的高新技术和“专精特新”企业可在不超过等值1000万美元额度内自主借用外债。

该政策是中关村示范区外债便利化额度试点政策的升级,早在2017年,在外汇局支持下,中关村示范区在全国率先实施50万美元外债便利化额度试点。此后,为进一步加强金融对创新创业的支持力度,支持中关村企业跨境融资,2018年、2020年政策两次升级,升级后海淀园外债便利化试点额度为1000万美元,其他园区试点额度为500万美元。

与原政策相比,新政策一是扩大了试点地区,从中关村一区16园推广至北京全域;二是扩展试点主体类型,在高新技术企业试点的基础上新增“专精特新”企业;三是提高试点额度,将高新技术和“专精特新”企业便利化额度统一提高至等值1000万美元。 2017年以来,共有82家中关村高新技术企业通过跨境融资便利化试点政策办理跨境融资57.55亿美元,其中有7家“专精特新”企业办理跨境融资便利化业务4.04亿美元。新的政策将进一步拓宽企业跨境融资渠道,支持高新技术企业和“专精特新”企业更好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有效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刘欣(办公室副主任)

好的,因为时间关系,今天的发布会到此结束,如有其它问题,可以和办公室新闻宣传科联系,我们会通过其它方式作出回应。

感谢3位发布嘉宾,感谢各位媒体朋友对人民银行营业管理部和外汇局北京外汇管理部工作的关注和支持,长期以来你们坚持客观公正对首都金融工作进行报道。感谢各位今天顶风冒雨来到现场,期待以后在更多的新闻活动中与大家见面,谢谢。


上一篇:银保监会国新办新闻发布会答问实录 下一篇: